banner_ip

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23-24 | Chinese Cultural School-Based Learning Activites23-24

認識中國的飲食文化

(一) 探索薑與保暖的關係,製作番薯糖水

級別:低班

活動目標:

讓幼兒了解薑在中國傳統養生中的作用,特別是其保暖的特性,並通過製作番薯糖水,體驗冬日保暖食物的製作過程和養生文化。

活動簡介:

在這次活動中,老師先介紹了薑在中國傳統養生中的重要性,並解釋了薑如何幫助人體在寒冷的天氣中保暖。接著,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,親自參與製作番薯糖水的過程,學習如何烹煮。透過這次活動,幼兒不僅品嚐到自己製作的美味糖水,還了解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養生理念,以及薑在保暖食譜中的應用。

(二)認識廣東點心,製作馬拉糕

級別:低班

活動目標: 

讓幼兒認識中國傳統糕點的製作過程,體驗動手製作的樂趣,並了解馬拉糕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。

 

活動簡介:

在這次活動中,幼兒透過實際操作,學習如何製作傳統的馬拉糕。老師介紹馬拉糕的歷史、製作方法和蒸籠等中國傳統的煮食器具,讓幼兒透過蒸籠感受傳統民間智慧,並親自參與製作過程,從混合材料到蒸製糕點,每一步都充滿了新奇與樂趣。通過這次活動,幼兒不僅品嘗到了自己親手製作的糕點,還在製作過程中學習了團隊合作和細心觀察的重要性。

(三) 中秋節活動—製作湯丸

級別:幼兒班

活動目標: 

認識湯丸是中國傳統食品,象徵團圓的意義、體驗製作湯丸的過程、享受品嚐中國傳統食品的樂趣

活動簡介:

老師向幼兒介紹製作湯丸的材料,以及講解湯丸的意義,如團圓和祝福。亦透過製作湯丸的影片,讓幼兒認識製作湯丸的程序,同時邀請幼兒齊齊親自動手搓成小湯丸,完成後,與幼兒一同品嚐製作的湯丸,鼓勵他們分享對湯丸的感受。

(四) 賀年食品—製作年糕

級別:高班

活動目標: 

認識新年不同的習俗、知道製作年糕的程序、享受製作年糕的樂趣

活動簡介: 

在主題「新年」單元,老師透過故事「賀新年」讓幼兒認識新年不同的習俗,而幼兒對賀年的食品感到興趣,並在年宵活動當天製作年糕,透過親身體驗製作年糕的步驟,讓幼兒知道製作年糕的程序,最後他們可以開心地把自己親手製造的年糕帶回家與家人分享。

中秋同樂日 – 製作冰皮月餅

級別:低班、高班

活動目標:

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製作冰皮月餅,增強親子間的互動與合作,同時通過手工製作,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與文化,體驗節日的喜悅和團圓意義。

 

活動簡介:

在本年度的中秋同樂日中,學校特別增設了製作冰皮月餅的活動。老師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,讓幼兒了解月餅在中秋節中的象徵意義。隨後,幼兒和家長們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,動手製作冰皮月餅。幼兒學習如何揉搓冰皮、包裹餡料,並用模具壓制出各種形狀的月餅。在整個製作過程中,幼兒能體會到與家人一起進行活動的樂趣和成就感,加強親子的親密關係。活動結束後,幼兒將自己親手製作的冰皮月餅帶回家,與家人一起品嚐,進一步體驗中秋節團圓的氛圍。

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

級別:高班

活動目標:

認識粵劇文化的傳承與特色,讓學生初步接觸及欣賞粵劇的戲服、戲橋、道具等精選藏品,提高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興趣。

活動簡介:

前往沙田文化博物館,老師帶領幼兒於博物館的場景內欣賞粵劇的戲服、戲橋、相片等精選藏品,感受粵劇的藝術氣息及精彩之處。

「互動變臉表演 歷史導賞及體驗」活動

級別:高班

活動目標:

讓學生初步接觸及體驗中國傳統文化-變臉,知道變臉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並透過表演、歷史導賞及遊戲體驗,讓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及歸屬感。

活動簡介:

是日邀請了變臉師傅到校與幼兒進行「互動變臉表演 歷史導賞及體驗」活動,當中除予能欣賞表演中國傳統藝術—變臉外,亦為幼兒講解了「變臉」的歷史及臉譜的種類,並讓幼兒親身操弄道具,體驗表演者的功架、手勢。

「親親老友記」活動

級別:高班

活動目標:

傳承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,從小培養長幼有序及孝順長輩的美德。

活動簡介:

邀請了校內學生的長者及區內的長者到校與幼兒互動,為長者捶肩捶背按摩,表演唱歌、問候老人;最後,幼兒亦為長者們送上他們親自製作的香包,並向長者送上祝福。活動中讓幼兒能實踐向長輩表達關愛與尊敬,有效培養幼兒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。

 參與海洋公園自然體驗班-「大熊貓跡中尋」

級別:高班

活動目標:

認識中國國寶「大熊貓」,觀察大熊貓的居住環境、棲息地,並提升幼兒對保育臨危絕種動物的意識。

活動簡介:

前往海洋公園參與自然體驗班-「大熊貓跡中尋」,認識了熊貓的身體特徵,並親身在熊貓館內觀察熊貓的生活環境及習性,增加幼兒對熊貓的認識及喜愛。